酒泉工贸中等专业学校2022年度工作要点
2022年,学校工作总体要求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 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家、省、市2022年教育工作会议和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以整合融入酒泉职业技术学院为契机,全面推进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和提质培优计划,精准发力,锻造品牌,打造特色、提升质量,全面发展,构建学校发展新格局、开创学校发展新局面,全力创建国家级优质校和省级文明校园、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加强党的建设,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1.全面强化党的理论武装,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理论中心组学习的最主要内容,认真抓好党中央、省市委的决策部署的学习贯彻落实。制定党总支理论中心组学习及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计划,坚持每月1次的党总支理论中心组集体学习制度、双周三下午的“固定党日”制度、领导班子成员和党支部书记讲党课制度,组织各支部认真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坚持每月1次处室集中学习制度,强化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二是扎实做好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和学习宣传贯彻,制定《酒泉工贸中等专业学校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作方案》,开展师生迎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系列活动,汇聚形成广大师生喜迎党的二十大浓厚氛围;三是巩固拓展教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深入推进党的历史和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2.全面提升学校党建工作水平,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制定《酒泉工贸中专党建重点任务清单》,持续深化学校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和“四抓两整治”。开展“样板党支部”和“示范党支部”创建活动。加大力度推动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员领导参加双重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不断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持续推进“双带双培”和“三包一提升”工程,努力创建“双先双育融心”党建品牌。各支部、教研室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各类“突击队”“品牌”“先锋岗”等党建品牌。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开展党员“三亮一争”活动,提升学校党组织政治功能。
3.全面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
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制定下发《酒泉工贸中等专业学校2022年意识形态工作要点》,建立部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清单,签订《意识形态工作目标责任书》。加强学校意识形态阵地管理,抓好管理制度落实,管好“三微一端”,强化舆情监测、研判、报告、处置,巩固深化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成效。持续抓好民族团结教育和统战工作,凝聚发展共识,汇聚发展合力。
4.全面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聚焦“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聚焦风险岗位,依纪依规抓好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制定《酒泉工贸中等专业学校2022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持之以恒坚持严的主基调,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压实管党治校政治责任。开展廉政风险排查,与各部门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教职工签订《廉洁从教承诺书》,加强党风廉政警示教育,规范小微权力运行、持续巩固深化整改成果。认真落实每月1次党风廉政专题学习、每季度1次廉政警示教育制度。年内召开2次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议。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一严到底,纠治“四风”推动形成严的氛围,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5.加强统战和群团工作,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党建带工会、妇委会、团委的工作机制。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开展统战特色活动。发挥工会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开展好教职工活动,充分激发主人翁精神,严肃规范开好教代会。加强关心下一代工作,严格落实每年1次研究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专题会议制度。指导共青团开展各项活动,充分发挥共青团党的后备军作用。
6.全面完成巡察整改任务,保障学校高质量发展
根据市委巡察整改要求,对照整改方案和台账,实行销号管理,认真督查部门整改情况,全面完成12个方面34个具体问题的巡察整改任务。撰写1年巡察整改情况报告,认真整理巡察整改档案,全面做好“回头看”工作。
7.精准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学校高质量发展
从严从紧科学精准做好学校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师生生命健康。
二、构建学校大思政工作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8.优化德育机制,促进德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细化德育工作职责,加强德育工作责任落实,强化德育工作责任考核。严格落实德育工作“一岗双责”“三包一提升”工程,促进德育工作与学校管理、教学、服务、安全、意识形态工作融合,推进“三全育人”。二是强化常规管理与督导,坚持德育工作例会制度和班级工作考核制度,坚持问题导向,交流经验、查漏补缺,下大力气整治学生打架、抽烟、卫生习惯差、班主任履职不到位等突出问题。三是搭建班主任成长平台,遴选经验丰富的优秀班主任成立校级、省级名班主任工作室。举办全校班主任能力比赛,在全省中职班主任业务能力比赛中再创新高,打造一支管理过硬的德育队伍;四是成立家长委员会,建立家长学校,加强家校沟通,发挥学校与家庭、社区协同育人功能。
9.强化德育阵地建设,推进德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开齐开足德育课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本,进课程,进头脑;二是强化传统文化大讲堂作用,组织传统文化讲师团入校、入社区宣讲,举办传统文化讲座十场次以上,形成典型案例并予以推广;三是开展班主任技能大赛,培养4名优秀班主任,建成1个优秀班主任工作室;四是搭建才艺展示平台,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举办全校学生主持人大赛、“传承文化、咏颂经典”诗词大会等德育活动;五是继续推进学生公寓管理,提升学生宿舍管理水平;六是发挥心理咨询室作用,开展学生心理疏导及学生心理疏导团体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七是强化社团建设成果,构建精品社团,提升社团服务能力;八是以活动为载体,搭建学生舞台,通过“体育艺术节”“文明风采”展示等活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创建体育艺术示范校;九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以清明、端午、中秋、孔子诞辰等节庆日为契机开展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组织开展党史国情和革命传统教育,建成8个学生校外德育实践活动基地。
三、深化“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机制,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10.规范教学常规,提升教学标准,保障教学高质量发展
一是完善教研室工作职责,抓好教师备课、授课、作业批改等常规教学工作的组织和检查,督促教研室严格落实月常规考核制度;二是建立教学工作周例会制度,周一下午两节课后各教研室组织教师参加教研室教学工作例会,以教研促教学、以教研促教改;三是强化教学质量监督机制,加强教学检查力度,确保全校教学工作有序开展。
11.加强提质培优,做到增值赋能,推动教学高质量发展
一是重新完善优质校建设方案,细化任务,责任到人,加强操作性和计划性,保证高质量完成本年度建设计划任务;二是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技能甘肃·匠心酒泉建设任务,对接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学校专业布局,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按照优质校和提质培优计划完成优质专业建设;三是全面开放学校职业教育资源,做好全市中小学职业启蒙教育,促进职普融通,举办1-2个职普融通实验班;五是发挥学校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资源聚集优势,大力开展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新型学徒制工作;六是推进“1+X”制度试点工作,建立保障激励机制,将试点内容与人才培养方案融合,考核标准与教学内容融合,全面推进“1+X”试点工作;七是深化教材改革,组建校企开发团队,完成建设活页式新型教材任务和教学资源库建设任务和在线精品课的进度计划、教案、课后练习资源包的制作;八是深化教法改革。积极开展大单元教学模式,普及推广项目教学情境教学等教学方式,应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推进虚拟教学基地建设,提升教学效果。
12.畅通升学路径,提高技能水平,确保教学高质量发展
继续创新升学路径,提高技能大赛水平,实现升学成绩和技能大赛成绩再突破。一是抓好升学树形象,制定学校高考目标,召开师生动员大会、成绩分析大会、表彰大会,稳步推进高考工作,实现高考既定目标,为各类高职院校输送优质生源;二是继续深化五年一贯制办学体制。完成畜牧兽医、种子生产与经营、中餐烹饪、珠宝玉石、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等专业与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转段升学工作;三是抓好技能树威信,夯实综合实训实效,提升综合实训效果,提高综合实训水平,确保市、省参加名额增加,质量突破,一等奖获奖再创新高,国赛成绩再创辉煌。
13.优化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促进教学高质量发展
优化校园网络,推进学校数据中心建设,积极参与酒泉市教育智慧云建设和应用,升级学校数字化课程资源平台和管理服务平台,提升学校信息化服务效能。一是做好校园各类信息化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为全校师生提供一个安全高效的信息化环境;二是争取资金,完成优质校和改善办学条件建设任务,建成支持服务器虚拟化、文件系统虚拟化、网络虚拟化的,能满足学校未来发展需要的数据中心;三是完成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推进信息化教学、信息化管理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
14.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助力教学高质量发展
以省级“优质校”建设和落实“提质培优”任务为重点,围绕“教师队伍建设”这一中心,持续推进“三抓一注重”工程,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加强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年内培养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15人,“双师型”教师5人;二是组织开展思政课教师培训工作,加强思政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形成15个“解惑式”“引领式”优质思政课案例;三是全面落实青年教师精准提升计划。通过青蓝结对、岗位练兵、名师工作室建设等措施,助推教师专业成长;四是开展校级、市级、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名师工作室评选认定工作;五是通过校企合作聘请行业、企业领军人才,大师名匠等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共同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3-6个;六是创新和改进教科研工作思路、方法、手段, 充分利用双周星期三开展固定教研活动,深入研究教法、学法,做好课堂教学评、议、改等活动;七是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提高教科研水平。年内,申报、立项课题、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0项;八是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九是积极开展体育、音乐、美术、思政课教师基本功大赛和教学能力比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水平。
四、完善治理体系,提升管理现代化水平
15.优化学校治理结构,保障学校高质量发展
严格贯彻执行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三重一大”,坚决落实党总支支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进一步明确部门工作职责和岗位职责。健全学校信息公开制度,强化责任意识和规矩意识,提高管理团队执行力。修订完善学校制度体系,扎实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教。
16.完善教育改革评价体系,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完成学校十四五规划修订,全面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完善学生综合评价制度,全面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考核,把劳育、体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打造“五育并举”的育人体系新格局。成立学校、专业两级质量保证组织,分层推进学校质量保证工作。健全诊改组织机构,建立常态化、周期性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组织开展1次办学质量、办学条件达标工程自查活动。落实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定期发布学校质量年度报告,逐步提高年度报告质量水平和公开力度。力争建成省级教学诊断与改进试点学校。
五、推进招生工作,扩大招生规模
17.精准招生,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科学设置各类专业招生计划,稳定学校招生规模,创新宣传渠道和方法,切实做好职业宣传月工作,积极宣传学校,完成800人的招生任务。一是利用学校公众号、大学小帮手等现代技术手段线上宣传招生和利用全校教师的聪明智慧、群策群力线下招生工作进行进行有机结合,组建特色明显相对固定的招生团队进行精准招生;二是充分利用好中高职一体化化这颗大树,积极争取做到我校重点龙头专业和大院对应专业相衔接,做到同规划、共招生;三是开辟合作办学途径带动招生。拓展办学领域,充分利用校校联合、校企联合办学经验,带动更多专业开展联合办学模式,带动招生。
六、深化产教融合,增强学校办学能力
18.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校企合作,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以优质校建设为抓手,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大胆创新就业模式,召开校企联盟大会,挖掘优质企业,深化校企合作模式。一是以订单就业和对口就业为目标,做好20级学生就业、21级学生实习等工作;二是建立完备的学生实习就业管理、跟踪服务体系办好高水平的校企联盟会议和毕业生推荐会,规范校企合作形式、提升校企合作质量,提高服务水平;三是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职教新模式,定期召开校企联盟会议,为校企合作、专业对接开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等做好服务工作;四是积极联系加入新的职教集团,为学校将来发展注入新的发展参考点。
七、创新培训模式,加大培训力度,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19.创新培训思路,拓宽培训渠道,提升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培训任务与经济指标。年内开展各级各类培训4200人次以上。其中机电技术应用、建筑施工、计算机应用等优质专业培训不少于1600人次;电子商务、烹饪技能、餐饮服务等其它类技术技能培训不少于600人次;SIYB创业培训不少于300人次;社区居民教育培训服务不少于1000人次。实现年职业培训人次达到在校生规模的2倍以上,创经济收入不少于160万元。一是做精优质专业培训。开展机电类职业教育和社会培训700人次以上。开展建筑行业工人培训班一到二批次,完成砌筑工、钢筋工等工种400人次的培训任务。完成企业员工培训、农民工培训等社会培训500人次以上;二是做强其它实用技术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技术服务推广活动,组织开展蔬菜温棚种植、食用菌栽培、牛羊育肥技术、家政服务、育婴员、手工制作、烹饪技能、餐厅服务的致富培训,年内培训600人次;三是做大城乡SIYB创业培训。把做好返乡人员创业工作作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中之重,年内培训300人次;四是做好社区居民终身培训服务。组织开展以“心理健康与健康养生”“家庭子女教育”等为主题的专题讲座,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品位和个性化需要,年内开展培训服务1700人次。
八、强化服务保障,构建和谐稳定校园
20.加强财务管理,保障学校高速发展
健全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管理、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益和水平。拓展融资渠道,积极筹措产教融合示范区建设资金,争取更多财政资金支持,保障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开展专项资金、基建工程、招投标等重点领域审计工作,认真落实审计整改,完善内控机制。
21.加强后勤服务保障,保障学校高速发展
一是严格落实国有资产采购、管理和处置程序。完善采购制度,规范采购流程,严格落实采购办法。规范阳光平台、网上商城等采购流程。保证采购和资金安全,充分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二是深入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持续做好基础设施维修维护、食堂管理、水电暖保障、教学楼维修、校园美化等工作,大力改善教师办公条件和学生生活条件;三是完成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示范区5号6号公寓楼建设各项工作。积极争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立项,夯实学校办学基础;四是完成学校艺体实训楼建设及设备购置项目申报审批;五是规范食堂、超市、浴室和理发室管理,严格执行防疫及卫生标准,全面实施明厨亮灶管理,大力推动“陇上食安”一体化监管平台应用,确保食品卫生安全;六是加强后勤服务信息化管理,不断提高后勤管理服务质量和效率;七是加强美丽校园、绿色校园建设,做好学校美化绿化工作。
22.强化校园安全管理,保障学校高速发展
一是充分发挥党总支对学校安全的领导作用,着眼安全和稳定,统筹发展和安全。每学期召开2次平安建设和学校安全稳定专题会议,分析形势、 研判风险、安排工作、抓好落实;二是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齐抓共管”和“三管三必须"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按照《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39个岗位”明确各处室、各岗位的安全责任,抓实责任落实。三是严格落实稳定安全责任制,系统开展校园稳定安全隐患排查和化解,重点抓好重要时段和重大节点稳定安全的排查和防范工作;四是扎实抓好学校安全宣传教育,狠抓意识形态责任落实,抓舆论宣传引导落实,确保学校安全;五是认真实施安全教育进课程计划,狠抓课堂教育教学落实,狠抓主题实践活动落实,狠抓心理健康辅导落实,狠抓家校沟通互动落实,把学生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等全部纳入安全教育内容;六是深入排查治理隐患,持续开展专项行动。落实校舍安全定期排查制度,及时消除各种灾害隐患;七是完善校园安全防范体系、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严格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强化门卫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师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八是持续开展平安校园建设,加强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确保校园和谐稳定,积极创建“平安校园”“平安建设示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