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2021年5月7日下午,我校各党支部召开了以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为主要内容的党史学习教育会议,会议由各支部书记主持,全体党员参加了此次学习。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从总结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着手,启发理智,使广大民众从封建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思想启蒙的新文化运动成为引发社会大变动的先导。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1917年,他被聘为北京大学文科校长,《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李大钊是在中国举起十月革命旗帜的第一人,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五四运动后,他更加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
5月4日,北京学生3000余人齐集天安门前举行示威,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突破了知识分子的狭小范围,成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它是近代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间,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中,李大钊起着主要作用。新文化运动的思想领袖陈独秀,这时也站在了马克思主义立场上。毛泽东在其主编的《湘江评论》上,热情歌颂十月革命的胜利,认为这个胜利必将普及于世界,我们应该起而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