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类

石油化工类

首页>>学校介绍>>专业设置>>石油化工类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点击量: 发表时间:2025/4/22 11:33:18 发表人:教务处

                             (本方案适用于2023级学生)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670209)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基本学制                                               

2年(五年一贯制)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化工自动化仪表及过程控制系统运用、维修、服务等各相关行业企业,培养从事化工仪表维修、化工仪表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化工自动化仪表维护、化工自动化仪表营销等一线工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范围

序号

对应职业(岗位)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专业(技能)方向

1

化工仪表维修工

机械产品三维模型设计1+X证书

特殊焊接技术1+X证书

机械工程制图1+X证书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系统安装与维护

 

2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安装试验工

3

工业自动化仪表与装置修理工

4

维修电工

六、人才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职业素养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较好的劳动安全和保护意识,熟悉化工仪表操作岗位工作规范。

3.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有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优质服务意识。

4.具有认真、踏实、吃苦耐劳精神和对企业的忠诚度。

5.具有技术资料的记录、整理及写作能力。

6.具备化工仪表工岗位的变通能力、突发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7.具备一定的知识底蕴、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8.具有初步运用计算机处理工作领域内的信息和技术交流能力。

9.具有国际上通用的化工企业“责任关怀”文化准则和“合规”、“全球契约”等企业行为规范理念。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1.能阅读和理解自动化仪表装置的使用说明书。

2.能识读一般工艺流程图、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自动化仪表安装图。

3.能熟练使用常用工业自动化仪表工具。

4.能熟练使用常用电工工具。

5.会按图安装、调试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控制系统。

6.能解决本专业的一般技术问题,具备化工仪表维修工、自动化设备及系统维护工(五级/四级)职业技能。

   专业(技能)方向——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系统安装与维护

1.能对工业过程控制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对一般故障进行分析、排除,能配合有关人员进行控制系统的年检、维修和改造。

2.能够安装、维护仪表控制系统配电及气路系统。

3.能够进行一般仪表盘的配线以及辅助电气设备的安装工作。

4.能对典型低压电器常见故障进行检测、排除。

5.能对工业自动化过程控制系统进行安装、调试。

6.能按施工图进行现场仪表的安装。

七、主要接续专业

高职:应用化工技术

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八、课程结构

1.png


九、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历史、艺术(或音乐、美术)、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等。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技能)方向课,综合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以本专业为核心向相关专业实训拓展,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实训平台。

(一)公共基础课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 考学 时

1

语文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开设,培养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216

2

数学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开设,中职课程内容与学生数学基础相适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建立数学知识基本平台,注重与生活实际和专业课程学习的联系,增加趣味性与可读性,降低数学知识的系统性要求,降低推理和证明的难度,强调低起点、可接受、重应用的原则,使学生愿意学,学得懂,学了会用,让数学基础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的提高,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以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80

3

英语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开设。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之一,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使学生掌握一定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健全的心理智能,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和职业意识,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和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44

4

思想政治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开设,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本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帮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法治素养和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思想政治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和学生实际,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精神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讨的学习过程,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和要求,培育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础。

144

 

 

5

 

 

 

历史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2020 年版),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基本脉络、基本规律和优秀文化成果;从历史的角度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塑造健全的人格,养成职业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的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掌握必备的历史知识,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72

 

 

6

人文素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甘肃地理教学大纲》开设,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甘肃,了解甘肃的地理、地貌、矿产资源、风土人情,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甘肃省的概况,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加知识储备。

(2)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甘肃历史教学大纲》开设,让学生了解甘肃省的发展历史,激发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3)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艺术-音乐鉴赏与实践教学大纲》开设,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比较与评价,使他们在欣赏音乐的实践活动中熟悉、理解、欣赏音乐。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爱好与爱好,把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欣赏方法,开阔视野,启迪聪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4)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艺术-美术鉴赏与实践教学大纲》开设,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比较与评价,使他们在欣赏美术的实践活动中熟悉、理解、欣赏美术。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爱好与爱好,把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欣赏方法,开阔视野,启迪聪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36

7

信息技术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开设,重点介绍了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Windows 10操作系统的使用、办公软件的应用、多媒体基础知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应用基础。本书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地安排教学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实例介绍了计算机常用软件的功能和操作方法,并在每章后安排习题和上机实验。

72

8

体育与健康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开设,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144

 

(二)专业技能课

1.专业课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学时

1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本教材通俗易懂、强调应用的编写原则。全书共分为两篇。上篇为电工基础,包括电路理论、变压器、电动机;下篇为电子技术,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电气过程中的测量与控制技术。各章均备有较多的例题、习题、思考题,并将计算机仿真结果(程序或分析过程)嵌入到具体的知识点中。

本书及其配套资源构成了全立体化的电工电子技术教材,包括文字、电子两种形式。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本书)、电工电子实践教程(实验指导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程全程辅导(第2版)三本书。电子教材即公开教学网,它有着比文字教材更丰富的内容,对读者在较短时间内理解并掌握本教材内容有较大帮助。

128

2

机械基础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金属材料的性能、钢的热处理、常用金属材料、常用非金属材料、金属的热加工、公差与配合、常用机构、常用机械传动装置、机械连接、轴系零件、液压与气压传动、金属切削加工、先进现代制造技术等。本书每章均设有知识脉络图,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明确学习的重点、难点;每章设有“思政园地”栏目,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爱国情操。全书配有二维码视频资源。  

 

 

144

3

化工制图

本书为深入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精神,按照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的编写要求而修订的。教材中配置了95个三维实体模型,依此设计制作了79节微课。本书配置备课用习题答案;讲解习题用答案;学生参考用习题答案,每道题均配有二维码并由任课教师掌控。

128

4

化工仪表

本课程选用中等职业学校化工类专业课程改革试验教材。使学生对过程检测仪表、过程控制仪表、生产过程自动化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等传统知识作了详细的了解,并融入了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压力、流量、物位、温度、成分的测量及相应的常见仪表的结构、特点和使用,重点介绍了简单、复杂、集散型控制系统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以适应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以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重在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72

5

化学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化学教学大纲》开设,本书共12章,主要内容包括物质的结构及变化、溶液和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重要的非金属及其化合物、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烃和烃的含氧衍生物、生命中的基础营养物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等内容。教学要求为掌握物质的结构以及变化、溶液和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重要的非金属及其化合物、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最简单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烃、烃的含氧衍生物;了解生命中的基础营养物质。

2

6

PLC技术

了解PLC编程与接口技术及常用小型PLC (60(60点以内)的结构和特性,掌握常用小型PLC(60点以内)的I/O分配及指令,会使用编程软件,会根据需要编写简单的PLC应用程序,能对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进行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

72

7

CAD技术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该课程的基本原理,掌握该课程基础得工程制图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构思能力,具备平面设计和三维造型的基本能力以及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掌握必要的手工绘图,更多的是掌握计算机平面图形和三维实体造型的设计能力。为今后在专业课程中需要的计算机制图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64

8

 

 

 

化工基础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化工生产基础教学大纲》开设,本书结合中职学生特点,对于化工基础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具体内容包括:流体流动与输送,非均相物系的分离与设备,传热,蒸发,气体吸收,蒸馏,固体干燥,煤气化合成甲醇,日用化学品简介,化工安全知识。附录部分给出了相关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的数据。本教材采用任务引领型的教学模式,图文并茂、简单明了,强化学生实践性联系,加强实训。  

72

9

钳工技能实训

掌握钳工安全操作规程和相关理论知识,会查阅有关技术手册和标准,能正确使用和维护常用工具、量具,掌握钳工常用设备及工具的操作方法,掌握各类刀具相关知识,能制作简单配合及镶嵌零件。

30

10

电子技术基础实训

掌握电子产品装配工艺、操作流程,熟悉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安装与选择,熟练掌握电子产品焊接技术,会看懂简单的电路图。

60

2.综合实训

综合实训是本专业必修的实习训练,是理实一体化课程内容之外,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安排的强化训练,或对接技能大赛开设的综合性实训项目,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学校可根据区域经济人才需求的规格及本校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加以组织和实施。实训时间既可集中安排,也可分散在各学期进行。

     十、教学时间安排

(一)基本要求

每学年为40周,其中每学期教学时间18周(含复习考试),每周为30学时,3年总学时数约为3000学时左右。其中第二、三、四、五学期每周专业综合实训课6节,授课内容为技能大赛项目辅导、1+X证书取证辅导、学生基础技能训练。公共基础课程按教务处下发的《公共基础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方案》执行。专业课程学时(含中职生高考必开课程3门,专业课程5门)一般占总学时的1/2。

安排军训与入学教育、毕业考核与毕业教育各1周。军训与入学教育安排在第一学期第一周,毕业考核与毕业教育安排在第四学期。

劳动教育课融入综合实训课程,各专业综合实训课有机融入职业道德、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教育,培育学生职业精神,提高职业素养,另外每学期安排劳动教育讲座2课时。

每学期安排专题安全教育,其中40%课时以专题讲座形式开展,其他60%课时教师授课时融入职业安全教育。

全校各专业统一公共基础课程与课时安排,统一使用教材。

本次修订形成的人才培养方案适用于2023级化工仪表与自动化专业学生。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

   1.中职阶段教学进程如表1所示。

                  表1化工仪表及自动化专业教学进程总表(中职阶段)

2023 化工仪表自动化 专业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方案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教材名称

教材版本

主编

ISBN编码

学时

各学期学时分配



1

2

3

4


公共基础课

语文

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倪文锦于黔勋

9787040523003

216

3



3


语文(基础模块)下(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倪文锦于黔勋

9787040522983


3



语文(拓展模块)(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陆迎真

9787040522921



3


数学

数学(基础模块)上(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秦静

9787040562590

180

2

2




数学(基础模块)下(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秦静

9787040562606



3

3


英语

英语基础模块1

高等教育出版社

赵雯

9787040563344

144

2

2




英语基础模块2

高等教育出版社

赵雯

9787040563351



2

2


思想政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44

2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2




职业道德与法治






2



哲学与人生(第五版)







2


历史

中国历史




72

2





世界历史





2




人文素养

艺术-音乐鉴赏与实践

高等教育出版社

孙媛媛 高洁

9787040562729

36

1





艺术-美术鉴赏与实践

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礼宾 梁玖

9787040562712


1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上

高等教育出版社

徐维祥

9787040562699

72

2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下

高等教育出版社

徐维祥

9787040562705


2




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

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金梅

9787040562736

144

2

2

2

2


公共基础课课时小计

1008

16

16

12

12


占课时比例(%)

76%

53%

53%

40%

40%


专业课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第3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程周

9787040389326

128

4

4




机械基础

机械基础(多学时)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栾学刚

9787040513332

144



4

4


化工制图

化工制图(第六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

胡建生

9787122426734

128

4

4




化学

化学(通用类)(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斌

9787040548426

96

6





化工仪表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厉玉鸣

9787122360434

72




4


PLC控制技术

PLC技术与应用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月宁

9787040492934

72




4


化工基础

化工基础

化学工业出版社

张传梅

9787122088246

72



4



AutoCAD

中望CAD实用教程

机械工业出版社

孙琪

9787111583363

64



4



综合实训课课时

324

0

6

6

6


钳工(集中实训)

30

1





电工电子技术技能

48


2




专业课课时小计

324

14

14

18

18


占课时比例(%)

24%

47%

47%

60%

60%


总计课时数

1332

30

30

30

30


课程门数


12

12

8

8


1.心理健康、优秀传统文化、中华礼仪以讲座形式进行;
  2.劳动教育课每学期以讲座形式2课时,以劳动实践形式开展4课时;
  3.第二学期至第五学期,每周安排6课时综合实训;;
  4.古诗百首赏析通过语文课教学完成,作为早读主要内容巩固强化.


 

2.高职阶段教学进程如表2所示。

表2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进程总表(高职阶段)

学习领域

修读要求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课程

类型

考核

方式

学习领域名称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暑假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暑假

第五学期

寒假

第六学期

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体系

基础学习领域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54

B

48








A

S

2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

72

B


64







A

S

3

形势与政策

1

16

B

以讲座形式完成

A

C

4

军事课

4

148

B

36/112

《军事理论》教学时数36学时,以线上学习形式完成

A/C

C

5

体育与健康

4

60

B

2/22

2/28


6






A/C

C

6

心理健康教育

2

32

B


32

混合式教学,线下16学时

A

C

7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1

16

B

6




10





A

C

8

劳动教育

1.5

24

B

4

4


8

8





C

C

9

入学教育

0.5

16

B

在新生开课前完成

B

C

10

高等数学

3.5

52

B

52









A

S

核心学习领域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32

B


32








B

C

12

大学语文

2

32

B




32






B

C

13

信息技术

4

52

B

52









B

Z

14

外语应用

8

128

B

56

72








B

S

15

职业礼仪

1

16

X





16





B

C

16

职业素质拓展*

2

40

B




40






C

C

17

大学生KAB创业基础

2

40

B


26/4

在线学习10课时

A/C

C

拓展学习领域

18

创新创业类课程

1

16

X





第2、3学期以线上、线下形式修读

B

C

19

美育教育类课程

1

16

X





B

C

20

综合素养类课程

2

32

X





B

C

岗位核心能力课程体系

基础学习领域

21

金工实习

3

60

B


30


30






C

C

22

化学原理

3.5

52

B

52









A

S

23

化学原理实验

2.5

39

B

39









C

S

24

有机化学

3

45

B


45








A

S

25

有机化学实验

3

45

B


45








C

S

26

化工制图

5

75

B




39/6

30

第4学期30课时理实一体(B)

A/C/B

S

27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

4.5

72

B





52/20





A/C

S

28

化工HSE与清洁生产

2

32

B




32






A

C

核心学习领域

29

安全生产技术

2

30

B





30





B

S

30

化工单元操作*

13.5

216

B


60/65


52/39






A/C

S

31

无机化工生产技术*

4.5

75

B





45/30





A/C

S

32

有机化工生产技术*

3

45

B





45





B

S

33

反应过程与技术*

3

48

B




36/12






A/C

S

34

化工设备技术*

3

45

B





45





B

S

35

跟岗实习

9

216

B







216



D

C

36

顶岗实习(创业实战)

17

408

B









408

F

C

37

毕业论文(设计)

5

150

B







150



E

C

拓展学习领域

38

限选课程

7

104

X




52

52





B

C

39

自选课程

7

110

X





50


60



A/B

C

周学时∕总学时



26/501

32/555

14

24/420

28/437


/426


408



合计

150

2761


A:210

B:114

C:177

A:243

B:136

C:176

C:14

A:163

B:116

C:141

A:141

B:238

C:58


A:60

D:216

E:150


F:408



分类合计

总学时:2761  理论学时:1189  实践学时:1572(校内实训学时:859  企业实训学时:713)






















 

注:1.修读要求栏中B为必修,X为选修;考核方式栏中S为考试,C为考查,Z为以证代考。2.职业素质拓展40学时,每班1周,集中安排于第二学期或第三学期。3.主干课程用“*”号标注。4.公共选修课第2、3学期开设,以线上、线下形式修读;其中创新创业类课程须修读1学分,传统文化类须修读1学分,美育教育类课程须修读1学分。5.专创融合课程为限选课程(至少1学分),原则上在第四、五学期开设,《创业实战》一般在第六学期开设,时间和课时与各专业顶岗实习等同。6.《劳动教育》课程第1、2学期开设卫生劳动、生产劳动或服务性劳动不少于8学时,2至3年级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不少于16学时。7.课程类型栏中A为理论授课,B为理实一体,C为校内实践,D为企业实践,E为毕业设计,F为顶岗实习。

 

 

十一、教学实施

(一)教学要求

1.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促进终身学习。课程设置和教学应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加强与学生生活、专业和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

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人文素养、历史为必修课,按教育部统一制定的教学大纲开设。学校还可根据需要,开设物理、化学等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必修课或选修课,也可以多种形式融入专业课程之中。此外,学校还可开设关于安全教育、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人口资源、现代科学技术、管理以及人文素养等方面的选修课程或专题讲座(活动)。

公共基础课应着重人格修养、文化陶冶及艺术鉴赏,并应注意与专业知识相配合,尤应兼顾与核心课程的相融,以期培养学生基本核心能力。

 2.专业技能课

专业技能课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并注意与相关职业资格考核要求相结合。

专业技能课教学应根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专业核心课教学应以实践为核心,辅以必要的理论知识,以配合就业与继续进修的需求,并兼顾培养学生创造思考、问题解决、适应变迁及自我发展能力,必须使学生具有就业或继续进修所需基本技能。

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以及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学校和实习单位要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和专业教学标准的安排,共同制订实习计划和实习评价标准,组织开展专业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重视校内教学实习和实训,特别是生产性实训。要在加强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完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同时,积极探索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的一体化教学。

(二)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要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教学管理要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灵活性,可实行工学交替等弹性学制。要合理调配专业教师、专业实训室和实训场地等教学资源,为课程的实施创造条件;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保证教学质量。

十二、教学评价

由学校、学生、转段录取学校三方共同实施教学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学生学业成绩,逐步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一)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方式

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笔试、作业、课堂提问、课堂出勤、上机操作考核以及参加各类型专业技能竞赛的成绩等。

(二)实训实习效果评价方式

采用实习报告与实践操作水平相结合的形式,如实反映学生各项实训实习项目的技能水平。

十三、实训实习环境

(一) 校内实训实习室

专业课程尽可能采用适应项目教学的理实一体化教室,并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及理论学习的相关教具。各实训(实验)室要根据课程内容配备相应的原辅材料、元器件和各种辅助工具。

本专业应配备校内电子电工实验实训室、钳工实训室、液气压实训室、电力拖动实训室、电机检测与维修实训室。

校内实习实训室按照每班40人标准配置如下:

序号

实训室名称

      主要工具和设施设备

名称

数量(生均台套)

1

电子电工实验实训室

HY-3000型电工、模拟、数字电子电路、电气控制四合一实验室设备

0.5

2

钳工实训室

装配钳工工作台及工量具

1

(二) 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能够基本满足本专业学生学科阶段性教学实习。

十四、专业师资

1.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及以上教师资格证书;

2.具有本专业高级及以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专业技术职称;

3.熟悉企业一般生产现状、管理模式、文化和新技术应用、新理念等;教学中能够紧密联系企业生产实际,理实结合,有效地组织开展教学工作;具备“双师型”教师素质能力要求。

4.具备一定的专业课程建设、开发、研究、评价的能力。

十五、其他

(一)说明

1.本方案课程结构的每一阶段,都为学校制定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案留下了拓展空间,可由学校按照专业培养指导思想、内涵特色自主开发和选择。

2.若为行业或企业培养“订单式”学员时,可以开设与行业或企业紧密相关的选修课。

3.德育类课程除了开设心理健康与安全教育、经济政治与社会、职业道德与法律等常规课程外,还针对目前中职生普遍较低的道德素养,开设传统文化教育(例如弟子规、论语、千字文等)。

(二)参考标准

教育部办公厅2017年新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石油化工类)。